早教不是学知识,而是掌握″学习力″

每年到了五六月,父母们都抢破头帮孩子报名上幼儿园,就怕自己孩子没办法进到好的幼儿园去学习。

早教不是学知识,而是掌握″学习力″

入园不易,选园更难。

父母选择入园标准各有不同,有的图家近,有的希望孩子各项「潜能」开发。

其中有一点是家长们都关注——让孩子学习更多知识,以便为以后入学打好基础。

你会为了孩子学知识挑幼儿园吗?

我们做父母小时候,如果上过幼儿园,应该都是街区幼儿园或父母的厂区幼儿园,在那个年代也没有别的选择。

这种幼儿园属于学习型幼儿园,其特点就是帮父母看管孩子,并且学习知识。这种特点延续到现在,很多幼儿园还是这种形式,以灌输知识为主。

从某些角度来看,高强度学习方式确实不差,因为孩子入小学前可能就已经学会基本算数,识字也不少,甚至会讲几句英文。

但是,研究显示,念学习型的幼儿园对孩子小学的成绩影响并不好。虽然刚开始的一些学习指标是比较高,可是后来,不论是老师所评估的学习态度或是孩子自评的学习动机以及学业表现,都会比较差。

有句成语叫「揠苗助长」,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爸爸妈妈容易慌张,就想尽可能帮孩子早点开始学习。

要帮孩子做学习启蒙没有错,而且是非常应该做的,可是要用对方法!

那你可能也想到了,通过玩游戏学知识。

没错,最好的方法,绝对不是打开课本,然后照本宣科。不过,让孩子漫无目的、自我探索的玩乐,也不是最好的方法。

那什么样的玩法更有效呢?

答案就是引导式的游戏法。

如今,在世界各地,有越来越多倡导游戏中学习的幼儿园成立。

他们通过在有规划的玩乐中,让孩子不但学习知识,而掌握如何学习-即「学习力」。

学习的正确姿势是如何″玩″

引导式的游戏法,不仅不会让孩子对知识产生抵触心理,而且在游玩中自然掌握学习的乐趣。

这样长大后的孩子,才不会在高考后就把书本扔掉或烧掉了,从此对学习不再感兴趣。

引导式的游戏法不止老师可以用,父母也可以。

除了因为这种方式有效外,其实早教更脱离不开家庭教育。多数时候,孩子在家里的时间要比幼儿园的时间还长,如果父母可以在生活中,也会用引导式的游戏法,自然会对孩子帮助更大。

那么,具体如何做才能让孩子玩出学习力呢?

第一、游戏要有所规划

如果漫无目的玩耍,不仅时间长了孩子觉得无趣,也没有什么收获。

若有事先规划,会让游戏发挥更大的效益。

比如,想让孩子掌握加法的概念,就可以善用孩子熟悉的玩具,如在玩积木的同时,再搭配一点故事,三只小猪要盖房子要用到几块积木呢,孩子在不知不觉需要用到加法的概念。

如果想让孩子认字,也可以通过玩游戏让孩子认识字体结构,字音和字形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死记硬背。

第二、游戏要有挑战性

游戏太简单,孩子很快就会丧失兴趣;但若太困难,也会造成挫折感。

市面上的游戏,都很容易就可以做一些改变,让游戏变得比较有挑战性。

像闪灵快手,这个游戏设计巧妙。他需要孩子快速看到卡牌上的东西是什么,还要比对玩偶以及卡牌上的属性来找到符合的卡片,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大有帮助。

而且,游戏有意思的地方还在于:有时要找符合卡片上描述的道具,有时要找一个完全不一样的,需要一直转换思考方式。所以,这对家长自己也是很有益的脑力训练。

这个游戏自己推出进阶版,让原本就很困难的游戏,变得更有挑战性。比如魔法帽版,就是当要拿魔法帽的时候,不能直接拿魔法帽,而是要说出藏在魔法帽力里面的东西是什么。当要拿藏在魔法帽内的东西时,则必须要把魔法帽拿开来。

第三、游戏要有引导者

这个引导者可能是老师,当然也会是你。就是让孩子知道游戏还有哪些可能性。

通过引导,更能够把一些语文、算数的元素加进去,让孩子能够从游戏中有更多的收获。

比如,孩子在玩过家家的时候,就可以问问孩子,你这个汉堡要卖多少钱啊?我现在给你10块钱,你要找我多少钱呢?

让孩子玩唐诗接龙游戏。比如你说,白日依山尽,一个孩子接上,黄河入海流,下一个小朋友再接上,欲穷千里目,最后一个,更上一层楼。

通过以上3个小原则,你也可以掌握引导式游戏法,让孩子掌握「学习力」,爱上学习。

别忘了互动

可能有些父母会疑问,我的孩子就在玩中的学习,但也是会闷闷不乐。

造成这些差异的关键就在于互动的方式,有些老师或家长会让孩子乐于做琐碎、重复性的练习,这就是因为他们了解怎么和孩子互动。

孩子最需要的是尊重他们的互动,适时反馈,自我表达。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乏闷,更会和你high起来。

二宝念的幼儿园,老师在上学、放学的时候都会要求孩子要拥抱一下。老师在引导孩子面对负面情绪的时候,也不是用苛责的方式,而是先让孩子冷静,再引导孩子。

我总觉得老师一定常用「笑眯眯」这样的语汇跟孩子互动,因为每当二宝察觉我脸色难看的时候,他就会说:

爸爸,你为什么看起来有一点生气,要笑眯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