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之年是多少岁:年龄的称谓不惑之年来历及故事

经常都能够在书籍上看到不惑之年这个成语,那么关于不惑之年大家了解多少?不惑之年多少岁呢?下面关于不惑之年多少岁的知识来了解下。

不惑之年是多少岁

不惑之年是四十岁。

不惑之年读音是bù huò zhī nián,那么不惑之年多少岁了?其实不惑之年意思是就是指人到中年这个阶段了,在这里指的就是四十岁,这个阶段已经经历了许多的事情,当然也能够想通许多的事情了,再也不像年轻时候那样困惑了。

不惑之年是多少岁:年龄的称谓不惑之年来历及故事

四十不惑是指一个人到了四十岁,就不会因为无知而困惑,因为到了这个年龄段的人,往往都对人生有了一定的把握和理解。此外,四十不惑也指人到了四十岁时就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疑惑的了。

作家三盅说:所谓不惑之年,追求过,放弃过;奋进过,颓废过;勇敢过,退缩过;肤浅过,深刻过;天真过,世故过;普通过,二逼过。一切知觉终将在重复中变得麻木。快乐最大的天敌是重复,重播快乐,导致索然无味。同样,痛苦的N次方可以降低痛感。人生体验会随年龄增长而渐弱,得以沉淀的无非就是诸如此类平静的感悟。

不惑之年来历及故事

不惑之年怎么来的:《论语·为政篇》中记载: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故后人遂用“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等来作为年龄称谓。不惑之年即四十岁。

不惑之年故事:孔子在齐国居住了三年,一心希望能为齐景公服务,让其接受自己的“仁政”思想,但为齐相晏婴所阻,感到非常失望,于是返回鲁国重新拿起教鞭,以做学问和教书育人来弥补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也因此而领悟了更多的事理,那时正是孔子四十岁左右的时候,所以孔子才发出“四十而不惑”的感慨。

也因此才有了《论语·为政篇》里的: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不惑之年是多少岁:年龄的称谓不惑之年来历及故事 第2张

延伸:其他年龄称谓:

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两、三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也叫“总角”

豆蔻:指十三岁的少女

及笄:指十五岁的女子

弱冠:指二十岁的男子,也叫“加冠”

而立:指三十岁

不惑:指四十岁

知命:指五十岁,也叫“知天命”、“半百”

花甲:指六十岁,也叫“耳顺”

古稀:指七十岁

耄耋:指八、九十岁

期颐:指一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