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关于毕昇的活字印刷术怎么发明的

究竟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关于毕昇的活字印刷术怎么发明的?据悉,活字印刷是早在11世纪的北宋时期的中国人民发明的。印刷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对世界文明进程和人类文化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

北宋时期毕昇发明活字印刷。

说到印刷术大家并不陌生,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被世界各地人民所熟悉,但说到印刷术到底是谁发明的?大家可能第一想到的是北宋时期的毕昇,其实说的精确一点应该是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关于毕昇的活字印刷术怎么发明的

至于毕昇之前的印刷术到底是谁发明的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总之都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而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对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从而成为四大发明之一!

毕昇?的活字印刷术怎么发明的

在北宋时期,我国的毕昇力图改进雕版印刷的不便。他经过反复实验和创新,加上自己作为陶匠的经验,创造出了一种新的印刷法,就是活字印刷术了。他用胶泥做出了很多大小一致的毛坯在它们同一面刻上不同的字,再烧硬就成了活字字模。需要印刷时,根据内容排列字模即可。常用的易重复的字可以事先多准备几个相同的字模。遇到生僻冷门的字,也可以用的时候再现刻烧制,也还是比雕版来的方便。活字更可以反复使用,如有损毁,再做出替代的字模即可。

毕昇确定使用陶土字模以前也尝试了木活字,但因为木头的独特属性。内部的纹理密度并不固定,雕刻难度比较大。而且木头的材质吸到墨中的水份会变形等诸多不便到因素,而最终选择了用泥土来制作。毕昇的发明为我国古代文化都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关于毕昇的活字印刷术怎么发明的 第2张

在此之后,各种材质的活字也一一出现了。像是锡,铜,铅等金属材质的活字。元朝时期王祯制作出了木活字。他还发明了转轮排字盘,使得工人坐在轮盘之中转动排字盘就能进行排版工资,大大提升了印刷的效率。这些都出现都是以毕昇的发明为基础才得意实现的。因为这些贡献,活字印刷术也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毕昇资料介绍

毕升,出生在北宋的哪一年,已经搞不清楚了。去世的年代大约在公元1051年左右,他是一个印刷铺子里的手工工人,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在毕升之前,已经有了雕版印刷。中国人早就有了印章和石刻。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印章和石刻就已经开始使用,春秋时的秦国,就有石刻文字。东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把重要的儒家经典刻在46块高大的石碑上,作为范本,称作《熹平石经》。也就是在熹平年间,出现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摹印就是把经书文字刻在石碑上,用墨汁和纸张进行印刷。

这比抄书快,但印出来的是反字。经过改进,有了拓印。拓印就是石碑上的文字用阴文正写,先将浸湿了的纸覆在石碑上面,用手轻轻拍打,使纸透人石碑峥隙处,等纸干了以后,把墨刷在纸上,然后把纸揭下来,印刷就完成了。

其实,雕版印刷术就是印章和拓石两种方法的结合。这石碑,应当说就是原始的雕版。当然,真正的雕版印刷术,雕版选用的是质地坚硬的木料,在上面刻上阳文反写的文字,覆纸加墨印刷,就成了书。大约这是到了隋朝(公元600年前后)才有的。

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关于毕昇的活字印刷术怎么发明的 第3张

雕版印刷术,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术,它的发明,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它可以印出几百、几千本同样的书。不要说抄书,就是拓印和它相比,也只好甘拜下风了。它对传播文化、交流思想,保存文化遗产都起了重大的作用。毕升生活的宋朝,是雕版印刷的全盛时期。不但官方用它印书,民间也用它印书。但是,这种方法也有缺点。费工费时不说,好几年刻成了一部书,发现了错误,也没有办法改,或者听之任之,或者重刻,都不好办。而且刻一部书要大量的木板,比如刻一部《大藏经》,就用了13万块木板。

毕升深知雕版印刷的艰难,他决心要改变这种情况。他总结了前人的经验,经过实际的试验,探索,终于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分为制字、排版、印刷、回收活字4道工序。毕升是用胶泥刻字,他不用木头来做。他经过试验认为,木料的纹理有疏密,沾水后高低不平,而且与松脂、蜡等相沾连,不容易取下来,而胶泥却不然,纹理均匀,用完后上火一烤,药溶化后用手一拂,字印就会全掉下来,干干净净的,下次还可再用。

胶泥刻字,字迹凸出的部分薄如铜钱,用火烧硬,一个字是一印。每个字都有好几个印,而每个印都能用好多次。有的常用字如“之”“乎”“者”“也”,备有20多个印。不常见的字临时烧刻,转眼可成。

印刷前先准备好一块铁板,上面覆盖松脂、蜡和纸灰的混合物。印的时候,先在铁板四周放。上铁框,毕升把它叫做“铁范”,把字按照需要摆在铁范里,摆满一铁范就是一版。然后把版放到火上烘烤,等版上的松脂和蜡等熔化以后,再用一块平板把字压平。取下来冷却后,胶泥做的字就固定在了版上,就可以涂墨印刷了。而毕升经常是准备两块铁板,当一块在印刷的时候,另一块就在排字,第一块印刷完了,第二块就已经准备好了,“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由于这种字是一字一印,所以发现了错误可以及时调换,不影响整个版面,简单易行。这种活字印刷的方法,“若止一、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用过的活字,毕升把它保存起来,放在木格子里,按韵分类,贴上标签,下次用起来非常方便。

毕升的字印被沈括的子侄辈保存了下来,但他的活字印刷术却并没有得到广泛推广。直到元仁宗延佑元年(公元1314年),山东人王祯,在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原理的启发下,创造了木活字印刷术。明孝宗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开始使用铜活字印刷,到了十六世纪,又出现了铅活字,使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得到了改进,并且推广开来,振兴和发展了我国的印刷事业。

毕升的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他们把毕升的泥活字叫做“陶活字”。后又传到日本、越南、菲律宾,十五世纪传到欧洲,十六世纪传到非洲、美洲、俄国的莫斯科,十九世纪传到澳洲。毕升的活字印刷术传遍了全世界,他的名字和成就一起载人史册。